中國道教學院2016年研究生班培養方案
(根据《2008年第二届研究生班培養方案》修改)
为贯彻宗教院校的办学方针,根据2002年12月修订的《中國道教學院章程》“有研究生教育,學制为三年”的规定,结合道教实际,并借鉴其他全国性宗教院校研究生培養方案及经验,对我院第三届研究生班制定如下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的
本屆研究生班主要爲全國各道教院校定向培養宗教課教師,由各院校推薦,經過系統學習,把學生培養成愛國愛教,德才兼備,具有較高學識,能擔任各院校宗教課教學任務。
二、培養方式
原則:立足院內,借助院外;立足教內,借助教外。
具體方法:文化課與專業課相結合;大小課程相結合;院內院外相結合;上課與講座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考察實習相結合;學習與持修相結合。
三、學生招考
條件:入道三年以上的道教徒,年齡23~35歲,身體健康,信仰虔誠,在各道教學院畢業或具有國民教育大學本科學曆的道教徒。
报考:本人自愿,各道教学院推荐及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招生简章》要求,填写《中國道教學院2016年研究生班招生申报表》。
程序:考生憑《考試通知》,到學院指定地點統一參加考試。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學院根據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並向被錄取考生下發《錄取通知書》。學生憑《錄取通知書》到學院報到。
考試範圍:道教基本義理、道教史、語文、英語。
四、學制及研究方向
學制三年,全日制授课,完成所要求的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合格后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爲道教經史。
五、學習時間
2016年3月—2019年1月。
六、輔導老師
導師(教外):
王 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王宗昱(北京大學教授)
吳受琚(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朱越利(中央統戰部教授)
張廣保(北京大學教授)
强 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遠國(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詹石窗(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汪桂平(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章偉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教內導師組成員:
丁常雲(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
孟至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兼道教學院副院長)
張高澄(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浙江道教學院院長)
周高德(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國道教學院副教务长)
尹志華(中國道教協會道教文化研究所負責人)
崔理明(中國道教學院教务处负责人)
于崇哲(中國道教學院教研处负责人)
七、教學方式
(一)教外導師提出讀書計劃,開列專業書目;課堂面授與自學相結合;原則上每周對學生面授一次;寫學習報告和課程論文。
(二)教內導師面授經典、闡釋教義、傳授修身體驗、引導培養信仰。
(三)外請教授進行專題講座及擔任政治、外語、曆史、古漢語等課程教學。
(三)課程設置
爲培養宗教課老師,教學將以研讀和闡釋道教經典文獻爲主。課程分爲四部分:政治課(必修)、基礎課(必修)、專業課(必修)、講座課(選修)。按學分制計算成績。
1.政治課(必修):時事政治、國情教育等。
2.基礎課(必修):英語、古代漢語、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哲學概論、西方哲學概論。
3.专业课(必修):中国道教史、道教文献、道教哲学、基本道经导读、教理教义、道教養生、玄门规范、道教神学、道教易学。
4.講座課(選修)
八、課程教學安排
按三學期課時數計算,每學期上課16周,每周30課時,總1440課時,主要分在一、二學年上課。政治課、基礎課、專業課、講座課四者的比例約爲:1:2:6.5:0.5。具體課程安排見附表。
九、實習及調研方案
(一)基本思路
1.通過實習與見習的功能,提升實習見習的教育研究和社會服務功能。
2.分散與集中相結合。
3.與部分教育實踐類課程結合。諸如:教材分析、課堂管理、課堂觀察、教育研究方法等課程。
(二)實習教學
1.教學實踐:參與本院和地方道教學院的教學講座活動,實習“教學助理”的角色。時間保證兩個月以上。
2.社會調研:根據導師的要求、教學實踐和畢業論文寫作的需要,適時安排赴外地考察調研活動。
3.赴港参加香港蓬瀛仙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道教宮觀管理暑期进修班(課程設置尽可能与本届研究生教育方向相关,待商定),并考察香港道教学术研究和道教发展。
(三)組織保障
實習考察由教研處負責組織,制定見習實習規劃、時間安排、聯絡等。
以上教學實習考察均應提交見習、實習報告、調研報告、小論文等。
十、考核方法
(一)完成課題作業及課程論文。
(二)完成課題調研報告。
(三)學習期滿,完成三萬字以上畢業論文。
十一、畢業方式
(一)評定道教修持,品德修養。
(二)在公開發行的宗教或綜合期刊上發表一篇5000字以上的專業性文章。
(三)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十二、後勤保障及經費預算(略)
www.china-limin.com
www.24hoursoft.com
bjnej.com
www.xcmgzh.com
zhongyiqushi.com
www.yangling88.com
www.ruixuanzhubao.com
www.baolinm.com
www.ywjieyi.com
qqhrb2c.com